近年,內黃縣圍繞打造高端農副產品供應和集散基地目標,在創新提升“內黃模式”上實現新作為,使現代農業、智慧農業在內黃落地生根,在推進農業農村改革發展中走出了一條特色發展之路。4月16日,2021河南·內黃果蔬產業大會新聞發布會在市黨政綜合樓召開,重點介紹2021河南·內黃果蔬產業大會相關情況,并回答記者提問。
據悉,果蔬產業大會經過2個月的精心籌備,擬定于5月20日在內黃果蔬城開幕。此次果蔬產業大會以“生態果蔬美味世界”為主題,設展廳1750平方米、展區1萬平方米,圍繞服務“三農”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,立足內黃果蔬產業化優勢,秉承“安全、高效、節儉”辦會理念,全面匯集展示和交流推廣內黃果蔬產業領域的新技術、新品種、新業態、新模式,提升內黃果蔬在全國的知名度和影響力,為實現高質量發展作出新的貢獻。
內黃縣位于河南省北部,冀、魯、豫三省交界處,縣域面積1161平方公里,耕地面積7.2萬公頃,轄10鎮7鄉,總人口85.2萬人。內黃交通便捷,區位優越,位于鄭州、濟南、石家莊、太原4個省會城市200公里經濟圈幾何中心,是中原經濟區銜接融合環渤海經濟圈、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的前沿地帶,處于京港澳、大廣、范輝、南林四條高速構筑的“井”字大框架中心。內黃縣地處豫北黃河故道,氣候溫和,雨量適中,是北方果蔬天然適生區域,果蔬栽培歷史悠久,內黃三楊莊漢代遺址出土的鐵犁鏵、陶豆、石杵、石臼等遺物,是目前我國發現的唯一一處保存完整、性質明確的農業聚落遺址。
歷屆內黃縣委、縣政府高度重視農業發展,從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大力開發果蔬生產,果蔬產業獲得長足發展。隨著內黃農業現代化程度不斷提高,果蔬產業已發展成為內黃縣支柱產業,農民來自果蔬產業的人均收入在6000元以上。目前,全縣蔬菜種植面積達到4萬公頃,年產量273.47萬噸,總產值54.1億元。其中,設施蔬菜約1.4萬公頃,總產量199萬噸,設施蔬菜規模位居全省第一,西紅柿0.4萬公頃,產量75.1萬噸;甜瓜0.28萬公頃,產量34萬噸。全縣果樹種植達1.06萬公頃,產量17.135萬噸,產值4.8億元,其中,桃樹種植約0.48萬公頃,產量1.5萬噸,產值1.5億元。先后榮獲“中國蔬菜之鄉”“全省十大優質蔬菜基地”“全國果菜標準化建設十強縣”“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”“全省十大優質蔬菜基地”等稱號。
近年,內黃縣圍繞“三鏈同構”“四有四化”,立足農業優勢,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,構建果蔬城銷售平臺、農博園科技推廣平臺、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追溯平臺、電商銷售平臺、規?;N植基地“四平臺一基地”農業產業鏈。果蔬城與全國農產品市場無縫對接,推動小農戶連通大市場,年均銷售農產品100萬噸以上,交易額20億元,穩定增加群眾收入。農博園把科技元素注入產業鏈,累計引進新品種31個,把先進生產管理模式導入產業鏈,提高畝均效益,帶動發展新型溫棚約533公頃,加快全縣設施農業升級換代。農產品質檢中心實行全程管控和安全可追溯,平臺實現了對重要農產品生產基地監管全覆蓋,叫響了“內黃菜、放心吃”的品牌。大力發展農產品電子商務,實現線上線下一體化銷售,年均交易額達到16億元,累計助農增收2.6億元。通過打造“四平臺一基地”產業鏈,為推進農業結構調整、實現規?;l展搭建了平臺,提升了現代農業綜合競爭力。同時,大力發展農民合作社、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,農民合作社由2016年年底的110余家,增加到1507家,約增長14倍;家庭農場由2016年年底的50家,發展到423家,增長7倍,以規?;洜I帶動農業結構調整,促進了農業增效、農民增收。目前,內黃縣市級以上農民合作社達到43家,市級以上家庭農場達到25家,成為引領行業發展的“排頭兵”。
下一步,內黃將圍繞打造高端農副產品供應和集散基地目標,在創新提升“內黃模式”上實現新作為,在推動農業農村改革發展中勇做探路者,讓現代農業、智慧農業在內黃落地生根、開枝散葉,真正把內黃建成最安全、最放心、最優質的“菜籃子”。
來源:安陽市人民政府
|